刁民酸菜魚 VS 踏輕酸菜魚:小玉的味蕾大評比!

嗨嗨,大家好!小玉我又來了~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瘋「酸菜魚」,說真的,我也超愛啦!所以我決定探訪市面上最火紅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給大家一個最真實的試吃比較。

首先,踏輕的酸菜有一種獨特的清新,像是初春的微風,吃進嘴裡整個人都覺得舒暢。而魚肉的嫩滑更是令我驚艷,真的每一口都想再來一次!

而對於刁民呢,他家的酸菜魚味道偏濃郁,有種鄉村自家泡製的感覺,超有古早味!魚肉部分也很扎實,每一口都能嚐到滿滿的肉感。

不過說到口味選擇,刁民的選擇比較多一些,每一次去都可以試試不同的口味,真的是適合喜歡嘗鮮的我~

什麼是酸菜魚?

板橋酸菜魚推薦 》酸菜魚的絕妙平衡:探秘酸與鮮的組合

酸菜魚這道料理不只有滑嫩的魚肉,那獨有的酸辣湯頭更是一絕!

這道魚真的是來自於重慶!起源於渝派川菜,滋味獨特,有點微辣但卻又不會覺得膩。每一口都讓人忍不住再來一口!

一般人要還原這道菜,流程是真的複雜,想要做出這樣的美味,光是食材的選擇就非常複雜!

鮮魚:選擇草魚的中段最佳,因為那裡的肉質多而且刺少,而且過油之後再烹煮會更嫩滑。
酸菜:四川的大罈醃酸菜最具特色,但其實用臺灣的客家酸菜也能煮出濃厚的風味!
湯頭:要選用風味醇厚的高湯,這樣湯頭和食材的味道才會和諧。

這些步驟小玉我看的頭都暈了,所以直接買成品回來簡單料理一下就好啦

接下來就由我來比較目前市面上各自雄踞山頭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來比較兩家各自的特色,各位看官可以根據你的喜好選擇就對了!

但如果小玉要挑一家的話...嘻嘻,那就要看我的完整評比囉!趕緊繼續看下去吧~

踏輕酸菜魚試吃報告

板橋酸菜魚推薦 》酸菜魚的絕妙平衡:探秘酸與鮮的組合

 

踏輕酸菜魚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直接買回家,自己烹飪,尤其小玉家裡有一個老媽在,交給他就對了,原本小玉對於酸辣的東西就比較愛好,也是抱著嘗試的心情來試試!

 

踏輕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首先,那自家製的酸菜湯底真的讓人驚艷!一開始喝,有點點的酸味,然後辣味就跟著上來,還有那麻麻的感覺喔!嘻嘻,不過論油和鹹的部分就不太明顯啦,所以完全不會覺得膩口。我以前吃過的酸湯、酸菜魚比起來,這家真的是更耐吃!💕

尤其它們的酸菜完全不用添加物醃製喔,只有用鹽,超級天然的啦!而且喝起來的酸味超級溫和,還能品嚐到那原始的芥菜鮮甜,超級無敵好喝!💕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太重的酸、辣、鹹、油的口感,但踏輕酸菜魚的調味真的剛剛好,對我來說超級好吃!

踏輕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再來說說魚肉~是有帶皮的那種喔!魚肉超滑、皮有點Q,每一口都能品嚐到魚的鮮甜。而且魚肉真的好多好多,份量超足,兩人分享剛剛好,價格還很可愛喔!

再來是他們用邱家兄弟生態養殖的鱸魚熬煮的湯,口感真的有深度、有層次,讓我真的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那魚肉部分,他們用的是脆口的烏鱧魚片,而且喔,他們不用裹粉、也不用粉漿去增加重量,超級實在的!

那白肉的部分真的像我喜歡的酸菜白肉鍋,嫩嫩的,再配上那又酸又辣的湯汁,完美啊!尤其可以聞到一絲的桂花香,我都快醉了~~~

踏輕酸菜魚的門市位置

★遠東百貨-信義A13店★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


📍營業時間:平日11:00-21:30/假日:11:00-22:00

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HAIBAO

刁民酸菜魚試吃報告

前幾天我跟姐妹淘去了超夯的「刁民酸菜魚崇德店」,妳知道嗎,人超多的啦!我們選擇了下午三點多去,但竟然還是等了一個多小時,差點讓我和姐妹們累壞了,接近五點才進去喔!

板橋酸菜魚推薦 》酸菜魚的絕妙平衡:探秘酸與鮮的組合

店家是兩層樓的獨楝建築,裝潢風格超級有特色!牆上寫的「不當愚民當刁民」和「刁民我驕傲」真的好有個性,感覺很潮很年輕!

當我們坐下來,座位真的很寬敞舒適,我們就坐在二樓。

我們這次點的是秘罈酸菜魚(中盛),真的,當魚端上桌,那個盤子超級美,白底藍字,我馬上拍了好多照!

板橋酸菜魚推薦 》酸菜魚的絕妙平衡:探秘酸與鮮的組合

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油條,所以幾乎都挑掉了!

刁民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那個香濃的龍骨高湯底,搭配上滑溜溜的豬五花,還有我最愛的寬冬粉和木耳、金針菇呢!而且魚片川燙得恰到好處,軟嫩得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片。最後,那一淋的刁民特有的花椒油,瞬間讓整個鍋物的味道飛起來!真的是太迷人了啦!✨🍲

刁民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魚片吃起來真的Q彈又滑嫩,還有魚皮的膠質,酸度也剛剛好。不過我們還加了一些其他配料,像豬肉片、金針菇等,這樣才有吃鍋的感覺。

踏輕酸菜魚與刁民酸菜魚的終極結論評比

 
 

踏輕酸菜魚

刁民酸菜魚

湯底口感

邱家兄弟生態養殖(鱸魚骨)

的鱸魚全魚骨長時間熬煮

湯色濃白微稠

天然骨膠入湯,濃郁滑順

龍骨湯頭(豬骨)

酸菜來源

新鮮芥菜產地直送

保證純鹽醃酸菜

色澤偏暗綠色,不加黃色素

以老罈鹽醃酸菜為主

魚肉部位

正統脆口烏鱧魚片450g

約3~4人份,烏鱧魚片

不裹粉,不用粉漿

去騙重量,堅持不偷斤減兩

烏鱧魚片

配方工法

由乙級廚師30年經驗搭配 天然乾燥桂花、雞心椒、 藤椒、青紅花椒 、調配最佳口感佐料 

四川風味為基底進行改良

加入龍骨高湯及豬五花、寬粉、木耳金針菇、魚片及花椒油

踏輕與刁民的酸菜魚,每家都有其獨特之處和風味。踏輕的湯底口感細緻且醇厚,配合其特有的酸菜來源,使得每一口都有著深厚的味蕾體驗。

而刁民的魚肉部位和配方工法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湯底、魚肉和酸菜完美結合。

不過,在多方面的比較後,個人覺得踏輕酸菜魚略勝一籌,不僅在口感上更為協調,連整體的食材搭配也更具巧思。當然,選擇哪一家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口味喜好,但踏輕酸菜魚確實值得一試。

 

淡水酸菜魚推薦身處於這繁忙的時代,我們常常渴望找到那份源自記憶深處的味覺慰藉。踏輕酸菜魚,正是這種慰藉的完美詮釋。它將酸菜的開胃與新鮮魚肉的嫩滑結合,為我們呈現一道既具有傳統風味又帶有現代創意的料理。

當你品嚐踏輕酸菜魚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那濃厚的魚湯和酸菜帶來的獨特酸香,仿佛置身於一場味蕾的盛宴。這不僅僅是一道菜,而是一段故事,一份記憶,一次與家人朋友的共聚時光。八德踏輕酸菜魚推薦

踏輕以其獨特的烹飪手法和精選食材,確保了每一位消費者都能享受到這道料理的最佳品質。而它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的便捷與效率,更讓這美味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無需花費過多時間便能品呚家的味道。新竹酸菜魚推薦

結語,踏輕酸菜魚不只是味蕾上的盛宴,更是心靈的慰藉。在這充滿變動的都市節奏中,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停下來的理由,讓我們與摯愛的人共同分享這份獨特的美味,並回味那些美好的回憶。讓踏輕酸菜魚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帶給你無盡的幸福與滿足。三峽酸菜魚推薦

在我的記憶里,總是看見那間熱氣騰騰的廚房。它是一座土屋,用土胚壘起來的土墻,屋梁的木頭柱子露在外面,經年累月的煙火,熱氣已經把它熏成了黑色。廚房的土墻是每年都要粉刷一次的,粉刷的時間,通常是在年前。粉刷用的也不是現代化的涂料和油漆,而是來自于大地,來自于村莊的一座土崖。那是一種天然的白土。通常都是背著背簍,挖一些回來,在盆里用水泡開,泡開的泥水刷在墻上,等干了,就成了白色。墻刷白了,屋頂的木梁依然是黑色的,那黑色是對時間的一種順從,它不需要改變,改變它的也只能是時間。我的奶奶,這個來自河南許昌的女人,就是在這樣的廚房里,操持著一家的一日三餐。 當奶奶在早上,天不亮就起來,走進黑洞洞的廚房,她的心幾乎被這重復的生活磨的發亮。在我的記憶里,那是一間廈房。這樣的廚房在村莊也幾乎是普遍的。樣式、高低、方位、大小,都默默的遵守著地理、陰陽、風水。《說文解字》言:“廚,庖屋也。”而孔子言:“食色,性也。”一個做飯的地方,并不是隨隨便便的。這樣的廚房里有:土灶、案板、炊具、餐具、柴禾、米柜、面箱、水甕。各種各樣的瓶瓶罐罐,裝著鹽,醋、調味品、燷好的臊子、腌制的蔬菜,這樣,那樣,一應俱全。這些東西大多都有固定的位置,有一些只有奶奶才能知道,放在了什么地方,也只有奶奶才能在廚房里得心應手。跟在奶奶后面,我做的最多的就是抱回來一些柴火,添進灶膛。在咯吱咯吱的聲音中,拉動那個有了年頭的風箱。 在廚房里,最重要的事情還要請灶王爺。灶王爺的畫像貼在墻上,上面放著香爐。在奶奶的觀念里,神無處不在,一個人的心里總要怕著一些什么,敬畏一些什么。“什么”有時候并不需要說清楚,因為神只在黑暗中,雖然他們被命名,各司其職。但黑暗總是讓他們顯得神秘,說不清楚。這樣的怕和敬畏可以說根深蒂固,它并不是來自于書本和知識,并不來自于教育。它來自于一種萬物有靈的觀念。這樣的觀念,通常都來自于年老的祖母。年老的祖母是一個家庭離神最近的人。 在我上學識字的時候,書本和知識已經把這些來自于奶奶的觀念,斥責為迷信。我也跟著書本開始反抗奶奶,奶奶是不識字的,我的反抗并不能改變她的觀念。她的觀念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奶奶代表的是那種回到常識的世界觀,常識高于一切。因為這樣日常的生活,是不能被書本和知識摧毀的,它是那種一代一代,那種生生不易的生活。民以食為天,天在這里說出的是那種根本的,不變的基礎。廚房在任何時候,也都不會被消滅的,因為它就是構成人生活的基礎。 在我的記憶里,奶奶也總是在廚房里操勞著,廚房是讓她閑不下來的地方,做飯對她來說就是一件事情,但并不是一件小事情,對她來說柴米油鹽醬醋茶都不是小事情。奶奶是經歷過饑荒的人,對奶奶來說,那是可怕的記憶,隨時都可能在她的回憶和身體里醒來。這可怕的記憶也讓她沉默,啞口無言。在饑腸轆轆的年饉里,奶奶無數次地想象過這樣的一間廚房,它就像天堂一樣,熱氣騰騰,堆滿了可口的食物。 因此,廚房對奶奶似乎有著特殊的意義,但奶奶事實上并不關注意義,價值之類的東西。她順從于日常生活的常識,在奶奶身上,常識,生活高于一切。她信任的不是意義,價值之類的空話。她信任的是泥巴、鹽巴一樣的令生命和生活生生不易的東西。正是這些觀念,讓奶奶對苦難有著天然的抵抗力。爺爺的早逝,以及后來父親的死亡,都不曾讓奶奶成為一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后來我讀余華的小說《活著》,覺得奶奶就像是富貴那樣的人,活著的力量很多時候不是來自于反抗,而是來自于忍受。 但小的時候,我并不理解這些。只是因為奶奶,廚房是一個可以讓我吃到好吃食的地方。人對吃的記憶,事實上都來自于小的時候,來自于祖母和母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見識、閱歷、世界觀都可能改變,對于吃的記憶卻很少改變。在我出生的八十年代,農村還是貧苦的,吃的東西都來自于耕種的土地。米面、玉米、豆子,菜園里的蔬菜,山坡上的野菜,一個村莊,家家戶戶的飯食幾乎都是一樣的。在土地上耕種,要的都是力氣,人的食欲都是旺盛的,連一個小孩,都有著旺盛的食欲。一個人上地了,等到吃飯的時間,走在村莊,看見自己家里的廚房飄出的炊煙,心也是踏實的。 在村莊,評價一個男人,要看他種的莊稼,而評價一個女人,就要看她的女紅和鍋灶。孔子言:“君子遠庖廚。”那是圣人,君子們的理想。而圣人君子也是要吃飯的。吃,孔子也有自己的態度和觀念:“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殪食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語。”孔子的話,涉及到了廚藝,衛生,飯疏的色味,搭配以及養生等觀念和道理,真可謂是事無巨細,面面俱到。 孔子的這些觀念對后世的影響可以說是潛移默化的,幾乎到了覺察不到的程度。奶奶在廚房里做飯的時候,事實上就是在遵守著這些觀念。唐朝的王建在《新嫁娘》里寫到:“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奶奶遵守的也是這樣的傳統。奶奶在廚房里培養著一個家庭的口味,這種口味讓我在多年以后仍然記憶猶新。 >>>更多美文:親情文章

外公系列之七 這個春節真的很特別,政府要求大家盡量不要出門,哪怕是上下電梯或出門倒垃圾都必須戴上口罩,甚至還勸阻親戚串門,我們時常還不停的關注著武漢的動態,哪怕有一點好消息大家都會馬上分享出去,當前這個特殊情況,為減少‘氣溶膠’的傳播,放假的時間也比平常多了兩倍。于是我們全家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更不隨意拋頭露臉,只能終日宅在家里隔絕了一切社會交際的空間,做起"宅女宅男"來,布丁也像我們一樣,放棄了往日回來能天天去公園和商場的娛樂,只能宅在家里做起一個‘宅童’來。 收拾春節輕盈的腳步,在‘疫情’的籠罩下,2020年春節依然 有一種傷逝之美。不同時間和節點留下過不同的痕跡,節日里捂不住的氛圍頑固的留在每個人腦海里,留在傳統文化里,留在印象與日常生活里,也留在美食的吃喝之中。 貼近外甥女的味道,溫度低至6度,汗水淚水滴落在客廳和臥室中,轉瞬升騰,回眸,發現家里小布丁被拉長的影子在滿屋里穿來穿去,我仿佛遇見自己,遇見驚喜,一種無言的感動從心底升騰而來。小布丁慢慢長大了,她身體的長度和寬度以及無法預知生命的外延,卻豐富了布丁生命的內涵。人至老年,那些輕狂那些浮夸、那些奢靡那些淺薄,漸漸褪去。這些樸實、這些素凈的時光,還有眼前外甥女饒膝的祖孫之情都慢慢的歸真了。 凝視客廳墻上掛的布丁滿月的照片、那些十字銹畫、小橋流水、花瓣上的滴滴雨露,時光荏苒,縱然千般銘心,驀然回首之間皆化作煙色隱隱,青春的情緒就被頻頻觸動,忽然就想要流淚。哦,我們真的已經老了,那是一代人歷經了滄桑之后在身體變得逐漸萎縮后的一種多么復雜又委婉又夾雜著些許無奈的心緒,但卻做著外甥女長大的夢,因為始終相信,有夢就有詩和遠方。 過年、永遠是最向往和最畏懼的重要節日。兒時那些難得吃到的雞鴨魚肉和臘味的滿席、花生瓜子、寸金糖、焦切片被吃撐,汽水也是那個年代暢飲的特殊日子。特別是那雪棗的味道;一大朵澆著被膨化的干燥糖粉,唾液馬上就把糖粉打濕卷走,舌尖開始一點一點感受到糖塊留下的余香。晚飯后,口袋里兜著平日里罕見的塊把幾毛“巨款”,深夜幾個伙伴游蕩在街邊放爆竹的聲響、通宵達旦的大人和親戚們圍在一起扯談,平日里嚴肅的父母突然變得和藹可親,沒有人問你考試成績,沒有人兇狠地催促你睡覺,沒有人告訴你誰家小孩比你更懂事。你甚至覺得空氣里的硝煙聞起來香甜醉人。 而今年春節的三十卻寂寥了許多,晚會結束后,夜晚的勾月從天空窺視著北邊臥室小布丁的睡房,不知怎么地,居然她也睡不著了,耍著童性的聰明,尋找各種理由,老是哼哼唧唧的吵著要這要那,這可能還是節日和家庭的氛圍感染著她,所以;蘇軾有一首《守歲》,非常精確地寫出了好幾代人向往的場景:“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布丁不想睡覺,其實,這是受3歲年齡段情緒支配的作用,她還不能用理智支配行為。而客觀上卻起著折磨人的效果,于是她遭到爸媽的一頓合力‘痛打’。稍許,北邊臥室陷入了沉靜,布丁的哭聲帶著童性的叛逆和訴求在夜色中漸漸的熄滅了。 孤獨的夜,我和外婆仍在床上喃喃細語,假裝不知道布丁那邊所發生的事,我說:‘讓他們贏吧,一年回家一次,女兒女婿并沒有過分的摧毀著布丁’。當我揪著被褥的一頭正準備倒下,仍然看到客廳金魚缸里的燈光反射在過道的墻壁上搖曳,還看到窗外殘月的笑靨,那不斷泛著幾抹嘲諷的笑,讓我感到兒時的回憶在身邊繚繞、熠熠發光。這是各種時光里面的寂寞,還是我心中的寂寞?但它依然慢慢地催促我睡去。 輕輕地,拾起散落一地的玩具,布丁的頑皮性又深紅了一瓣,童年的一闕時光嫣然淺笑的驚動了風,驚動了雨。外婆告訴我;布丁啊比以前越法搞事了,她頑皮起來硬有一種‘破壞性’,她非要把一樣東西搞壞或搞損才高興,然后發出咯咯的笑聲仿佛才滿足。這不,一會兒她把小單車當作了寶馬,‘儼然開著120碼的速度’在臥室、客廳、涼臺上橫沖直闖,全然沒有一點‘交通安全’意識,把外婆外公家里的墻壁、桌椅和柜子刻下一道她非常‘得意’的痕跡。 最可惱的是;布丁從不按照你的意志去做事,即使是坐下折紙、玩玩具、或坐著吃飯,凳子她都只坐一個角,反正橫豎沒有一個坐像,一不小心就滑了下去,或者四腳撩天,要不就一個人仰馬翻,然后就自討無趣的哭聲不止。于是,大人們的呵斥聲時常響徹在四室兩廳的空曠里。瞅著這個小不點,憂與喜、煩與開心,心里默默想;布丁何時能安好大人們那縹緲的心情,何時能使我們能舒展于眉宇之間? 布丁已經三歲半了,三歲半是一個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有的時候,我們難免會以為他之所以這么固執,是因為他太自信了。其實全然不是那回事,而且剛好相反。據觀察,三歲半的布丁有這么幾個心理特征:(一)強烈的好奇心,(二)由行為和動作引起思維活動,(三)行為受情緒支配,(四)喜愛模仿。這四個特征在小布丁身上得到了最集中的表現。 還是那些熟悉身影在外公外婆家里顛簸?布丁伴隨著初春的風,在不斷畫著她自己的夢。這是一份憧憬,也是外公外婆日子里面的風景。由于今年春節長休假的時間,考慮到特殊情況布丁不能出門,女兒在網上郵購了兩大盒玩具,能疊成各種形狀的游戲,但充其量每天也只能吸引她一段段時間,即使在這一段時間里她也不會規規矩矩的坐著玩,總是趴著或者睡在地下搬來抹去,那全身的衣服掃在地下比機器‘掃地機’還掃的全面,難怪老外婆說;‘外婆不需要拖地板了,布丁全幫外婆拖干凈了’。我也細致打量她,嗨,布丁真還穿著是一身工作服,好像就專門為她準備式的。 三歲半的生命轉瞬升騰,緋紅色的云朵常常掛在小臉蛋上,剛剛扎好的頭發不一會兒就凌亂的垂在她幼小腦門的邊際,撲通撲通的心跳永不墜落,情緒在每日里翻滾,血液的沸騰浸透著她的成長,這就是外公外婆家的小布丁。 女兒說;她要盡能力給小布丁一個快樂的童年,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把布丁放在心坎上。布丁啊!你這個時候,是在蜜罐里泡大,以為這世上沒有什么事不是自己能解決的,在兒童的世間莽撞,雖然會體會到各樣悲喜,歷經種種不高興,發現自己不如意,而且還不學會了收起任性。這就是今年春節期間的布丁。 家里春節的燈火比平日開的更多更亮了,幾百瓦的燈光長明不息,這是應了布丁的要求,小家伙喜歡光亮、喜歡新奇、還喜歡惡搞,不知什么時候她把外婆種的花盆里土挑得滿地都是,單車的前網籃也被她碰得稀爛,整版整版的拼圖被她惡搞得滿茶幾沙發都是,你一怒斥她,那就是風風火火跑開然后又竄來,眼前搖晃的都是她嬌小身影。此刻,如果你伸手去摸她的背脊肯定是汗津津濕潤,而且還帶有濃濃的汗臭,難怪我女兒說;‘聞布丁身上都是噴臭的’。所以,每天我們家里晚上最后一個洗澡的就是小布丁了。 這個春節,看著布丁的頑皮和放縱,外公外婆即有無奈卻又滿心疼愛。外公每天變著法子式的想辦法做小布丁喜歡吃的東西,今天西紅柿炒蛋,明天豆豉蒸排骨,餐餐頓頓不一樣,總是在幾處打動人心的場所,提供溫暖布丁腸胃的熱湯或潤養心靈的慰藉。 小布丁慢慢地走著她腳下的路,任憑哭聲和笑聲在不斷奔跑著,在不斷的游動著,在寂寥空曠的房間里,渡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她的心事微微拂動著外公外婆心里的漣漪,一圈圈向往蕩著,然后就逐漸地歸于平靜,如流星般飛來長沙又飛回上海。卻不自覺地會露出了她性格的執著。 在我傾斜的年齡里,整個城市都沉靜在‘疫情防控’之中,我在昏黃的燈光下行走,城市的窒息給我帶來了一點絕望和心靈的震撼,人們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的,每個人都只顧自己的生活,沒有時間去顧及別人的家庭,這個被‘新形冠狀’危險籠罩的城市,也沒有時間再去裝扮十五元宵的煙花鞭炮文明了。 小布丁走了,是外公外婆帶著口罩送她走的。望著口罩帶在她的小臉蛋上只透出兩只亮花花的小眼睛,一個轉身布丁的背影就留在外公的思緒中。我依然舍不得忘記她的頑皮與可惱,舍不得忘記她的活潑與可愛,她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像烙印刻在我的心上,纏繞于耳際。 此時,我想起作家馮驥才的一句話:時光對于人,其實就是生命的過程。當生命到終點,不一定消失得沒有痕跡,有時它還會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存在或再生。 2020年2月5日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我的故鄉瓜溝是一個很小的山村,它坐落在太行山深處的山坳里,坐北朝南,沿溝而建,其房屋都是青石砌成。清晨鳥聲啁啾,傍晚炊煙裊裊,在綠樹的掩映下,靜謐美麗。村西一里許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小河的北坡有一個古老的村莊叫老國玉,于是把這段小河也稱作老國玉河。 說它是小河,不如說是山溝,因為小河里不常有水。蜿蜒的山溝像一條盤臥的巨龍,達幾十里長。山溝兩側,峰巒疊翠,左側是巍巍的邊疆嶺,上邊至今還存有孟姜女哭長城的淚痕石和殘垣斷壁的魏長城。 每年夏季來臨,綿延起伏的山巒,經過雨露滋潤后,披上了綠色的衣裳。山泉也睜開了它惺忪的眼,泉水從石縫中噴發、從石眼中迸出、從峭壁上跌落……涓涓細流在山溝里匯聚成河水,嘩嘩流淌,義無反顧地奔向老國玉河。 小河奔流之際,是我童年最快樂的時候。 赤日炎炎的午后,約上三五個小朋友,直奔小河,一個個跑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一邊走一邊脫衣服,然后一個猛子就扎進水里,頓時暑氣冰釋,真是得勁啊! 這段小河有兩個水潭,下邊的水潭小,水淺;上邊的水潭大,水深。剛開始時,伴隨我們的二大爺,只讓我們在下邊的小水潭里嬉水,漸漸地我們覺得小水潭的水太淺了,玩起水來不過癮,就再三央求二大爺要到大水潭游泳。 我們小心翼翼地在大水潭里游泳,試探著水潭的深度和潭底石頭分布狀況。即使如此,我的左腳被石棱劃破了兩厘米左右的口子,鮮血直流。父母親看到我腳上的傷口,心疼不已,于是千方百計阻止我去小河玩耍。 漸漸地,我們摸清了大水潭的情況,水潭南邊的石棱容易碰傷身體,北邊的石縫容易夾傷腳趾,中間的水特別深等。此后,我們變著花樣在水潭里玩耍。 那時,二大爺總是在岸上看著我們,呵護我們。 二大爺有60多歲,他每天都在小河兩側的山上為生產隊放羊。中午趕著羊群到水潭邊休息,同時給羊飲水。水潭南邊有一塊三米長兩米寬的青石板是他休息的地方。 有時他高興起來,一躍而起,在水中給我們做起狗刨式游泳的示范;有時,他把一顆彩色的石頭扔進水里,讓我們扎猛子摸石頭,誰把石頭從水里摸出來誰就贏了,他說這是比賽耐力;有時他讓我們學狗刨轉圈子,誰在水里轉的圈子多為勝,他說這是比賽毅力;他還把我們分成兩隊,讓我們相互用手向對方擊水,熱火朝天,直到一方敗下陣來為止,他說這是比賽智力。 然后他哈哈大笑,一一點評雙方的表現,從腰間抽出長煙袋吧唧吧唧地抽上一鍋兒煙,很是高興。 在我的記憶里,他是那么的慈祥,那么的和藹。總覺得他對過去的和山外的事情知道得非常多。每次上岸休息時,我們都圍著他,讓他講那天南海北的故事,他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股腦兒講給我們聽,他說孟姜女哭長城就在邊疆嶺,魏長城比秦長城早得多;尤其是講到皮定均,他非常激動,神情里帶著崇敬,他說皮定均帶領八路軍戰士夜襲輝縣城,一夜跑了上百里等等。 躺在青石板上,清涼的風吹拂著身體,我們心中澎湃潮涌,浮想聯翩,做那天高海闊的夢,想象山外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 如今想念家鄉時,還總憶起小河。 >>>更多美文:情感散文

FISF1515CEFE15EWFEF


新北酸菜魚推薦
員林踏青酸菜魚推薦 》酸菜與魚的絕妙配搭:酸菜魚的風味評析

arrow
arrow

    e86g6z5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